京都藝術裝裱

藝術裝裱最早始於平安時代 (794-1185 年),在當時用於通過紡織品對畫作、書法和佛經的背面進行加固。之後,書法和畫作的背面和邊緣部分通過紙張或紡織品進行加固,以用於展示或提供保護。
裝裱工藝逐漸在推拉門、掛軸和畫框上被沿用開來,同時還有可折疊的和單葉立式屏風。掛軸、手軸和畫框被用於裝飾日本傳統房間內的壁龕或凹室;而推拉門、折疊和單葉立式屏風則被用作日常家居的空間格擋屏障或純粹用於擋風。

藝術裝裱不僅源自京都優美的環境和當地人精緻的美學品味,還受益於京都盆地高濕度的氣候條件。在茶道變得盛行的 16 世紀末期到江戶時代 (1600-1868 年),反映了茶道大師美學品味的裝裱技術更是與屏風外觀相得益彰。直到今天,各種屏風以及掛軸和手軸的裝裱仍是主要的製品工藝之一。

特徵

畫框製作工藝的發展主要是受京都盆地潮濕氣候影響的結果,同時也源自京都優美的環境和當地人精緻的美學品味。要更全面了解這一盛況,還應考慮當時用於展示畫作和花卉的壁龕,以及從室町時代末期到江戶時代的茶道會的盛行,還有畫框製作工人所體現的茶道大師的美學。

製作方法

捲軸和掛軸的加固是將紙張黏至主要紙製或紡織品表面的後方,在所有部件都成為一個整體後,提高整套捲軸的強度。對於推拉門(推拉屏風)、屏風(折疊屏風)、衝立(隔斷)等,將紙按順序黏在畫框的底板、板件和表面板件上,最後將外部框架安裝到位。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