萩烧

山口县

跟随丰臣秀吉征战朝鲜半岛之后,藩主毛利辉元将两位朝鲜陶工(李勺光和李敬)带回日本。大约 400 年前,这两兄弟开始负责烧制工作,这亦标志着萩烧的诞生。

毛利辉元在荻城定居时,授权李光勺建造窑炉,专为封地制作陶器。第一批真正的萩烧由此诞生。李光勺逝世后,他的兄弟继续这项工作,萩城首领赐予他一个日本名字 Hagi Kouraizaemon,至今仍在使用。

荻烧的早期作品与当时朝鲜所制陶器的风格非常相似。后来渐渐加入了乐烧质朴的特色,随后发展出自己独立的风格,至今仍在使用。

荻烧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这种朴实的风格,烧制时器皿略微收缩的过程,是造这种风格的部分原因。除此之外,成品具有较高的吸水率。吸水率极高就意味着,经年累月盛放茶水或清酒后,瓶身会被液体染色和变色。这种现象深受茶迷喜爱,他们将其称为茶色(书面用语为“驯茶”),即随着茶具的使用产生一种令人愉悦的美学外观。
荻烧的造型和装饰较为简单,这也是其一大特色。事实上,荻烧几乎没有任何釉下彩或釉面叠加装饰。这种器皿的真正吸引力在于,陶工将器皿放入登窑中进行烧制时能够预期相应的效果,同时又能以独特的方式充分运用这些效果。不同黏土组合所产生的反应、釉彩的应用、使用造型工具制作的标记,这些方面尤其如此。

现在生产的主要器皿有:各种各样的装饰品、餐具、花瓶、杯子、碗和茶壶。

特征

荻烧的主要特色是光泽柔和,热收缩率较小,吸水性较强。由于这种器皿吸水性较强,如果经年累月使用,茶水和酒液将会渗入,导致它们变色。在茶道鉴赏家的眼中,这种变色是让他们爱不释手的“茶惯”。另一个特征是,荻烧的造型和装饰较为简单。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器皿不会上油彩。放入登窑中烤制后,不同的黏土组合、上釉条件和刮刀痕等细节,都会让它产生各种不同的图案,所有器皿在设计中都会充分利用这种独特性。

制作方法

主要成分(大道土和金峯土)中加入了见岛土和一种称为 Ji-tsuchi 的本地黏土,也是当地用于制作陶器的陶土。运用各种方法将陶土制作成盆罐,包括在陶轮上旋转、手工成形、 踏鞴等等,再上釉底料、香嵌、雕刻,再进行素烧。素烧后,涂上釉料。为盆罐涂上透明釉或白釉,然后放入登窑中烧制。放入窑炉后,与火焰直接接触时,各个部位的釉色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色现象称为“曜变”。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