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艺术装裱

艺术装裱最早始于平安时代 (794-1185),工匠们使用纺织品对画作、书法和佛经的背面进行加固。然后在书法和画作的背面和边缘部分,用纸张或纺织品进行加固,用于展示或提供保护。
装裱工艺逐渐沿用到推拉门、挂轴和画框领域,同时还被用于制作可折迭的和单叶立式屏风。挂轴、手轴和画框通常摆在日本传统房间内的壁龛或凹室中;推拉门、折迭和单叶立式屏风则是日常家居中格挡空间的屏障,或纯粹用于挡风。

艺术装裱不仅呼应了京都优美的环境和当地人精致的美学品味,还受益于京都盆地高湿度的气候条件。在茶道开始盛行的 16 世纪末期到江户时代 (1600-1868),反映了茶道大师美学品味的装裱技术更是与屏风外观相得益彰。直到今天,各种屏风以及挂轴和手轴仍是装裱技术的主要对象。

特征

画框制作工艺的发展主要是受京都盆地潮湿气候影响的结果,也源自京都优美的环境和当地人精致的美学品味。这种工艺的背景是推动它发展的重要力量,比如当时人们会用于展示画作和花卉的壁龛,从室町时代末期到江户时代开始盛行茶道会。在这种背景下,画框制作工人所侧重的就是如何体现茶道大师的美学理念。

制作方法

滚动条和挂轴的加固过程,是将纸张粘至主要纸制或纺织品表面的后方,在所有部件都成为一个整体后,提高整套滚动条的强度。如果是推拉门(推拉屏风)、屏风(折迭屏风)、冲立(隔断)等物品,将纸按顺序粘在画框的底板、板件和表面板件上,最后将外部框架安装到位。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