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鎚起銅器

新瀉縣

錘起銅器於江戶時代中期 (1600-1868 年) 起源於燕地區,當時匠人從仙台(如今的宮城縣)來到該地,將技藝流傳了下來。起先製作的是水壺等物品,使用的銅開採自當地礦山。
19 世紀下半葉,隨著與其他地區交流思想與技巧,燕鎚起銅器作為一種含雕刻技法的藝術品確立。後來,金屬加工業得以發展,燕市成為了加工產業的中心。
錘起銅器是工匠擁有高超技能的最佳例證,僅透過使用錘子錘打,工匠便可將一塊銅片製成三維物體。在這種工藝中最巧妙的部分是在製作水守壺時利用同一塊銅片製出連體壺嘴。除了水壺、茶壺、茶葉罐、杯托等物品,如今還會製作很多其他家用物品,包括烹鍋、壺、水瓶、清酒瓶與酒杯以及各種靜物。

特徵

燕鎚起銅器中的「鎚起」一詞是指將銅鍾出形狀。透過反覆鍾打一塊銅片最終形成三維形狀。即使物品有嘴,例如茶壺,仍然利用同一塊銅片鍾打,這體現了工藝品的深度與精湛。

製作方法

先將銅片放在打鐵樁上,將銅逐漸打成圓柱體,然後在打鐵樁上從不同的角度鍾打形成最終形狀。鍾打過程會使銅硬化,反覆在火中加熱,確保銅保持柔軟狀態以供塑形。持續反覆進行這些步驟,直到實現最終的形狀。然後對銅進行雕刻裝飾,敲打出圖案,最後在銅綠與硫酸銅溶液中煮沸,為銅器賦予獨特的色彩。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