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算盤

算盤最初源於中國,室町時代末 (1392-1573) 經長崎傳入大津。後來在桃山時代 (1573-1600),豐臣秀吉攻略三木城,城中居民逃往附近的大津,有些人在那裡學會了算盤的製法。當他們回到了家鄉後,開始製作算盤,即後來的播州算盤。
產量於 1960 年時達到頂峰,共生產了 360 萬個算盤。電子計算器出現後,算盤的需求量逐漸下降。但是算盤仍有價值,因為使用算盤時計算過程更加具體,而過去的教育以「讀寫算」為原則,所以算盤在很多學校的課程中仍佔有一席之地。也有人認為使用算盤可以刺激大腦,預防老年癡呆。
算盤的框使用烏木等堅實的硬木,算盤珠使用黃楊木與樺木。這種算盤的特點之一是操作順滑,但因為做工細膩精美,所以也是具有藝術價值的木製品。

特徵

算盤珠採用黃楊木與樺木製成,算盤框採用烏木等又硬又沉的天然木料製成。這些算盤採用精準的傳統技術「urokosai」(魚鱗技術)組裝而成,除了易於使用、算盤珠易於撥動之外,拋光極具美感,也是珍貴的藝術品。

製作方法

選定原木之後,充分乾燥,做好珠、檔、框,根據材料特性給予不同的飾面。將木材加工成中間的橫樑、上下左右的框與背板,將珠子穿在檔上,組裝邊框,修復變形,用密封膠固定。最後拋光上釉,整個流程即告完成。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