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團扇
京都
京團扇最早誕生與日本歷史上的南北朝時代 (1333-92 年)。據說,團扇是由日本西部的倭寇海盜從韓國帶來的,當時的倭寇一直頻繁騷擾中國的明朝和韓國的海岸線。這些引入的扇子通過紀州逐漸流傳到了奈良,然後傳到了京東貴族郊區別墅所在地——淺草。
但是直到江戶時代 (1600-1868 年) 初期,這類扇子才開始有其獨特外形,以及一個與內部扇骨框架相獨立的,另外安裝的握把。此項工藝以御所團扇或「皇家團扇」的形式出現,由帝王家的狩野派和土佐派畫師負責扇面繪製。之後此款團扇在普通百姓中也變得更加通用,從而確立了我們如今所熟悉的京都團扇的外形。
在京都豐富的文化、歷史和風土影響下,這種手工製作,精心呈現的團扇仍然不時迸發出創新。除了讓人保持涼爽,此類工藝精美的扇子更是美的享受,也為擁有者的生活增添了一抹光彩。
特徵
儘管京團扇浸淫於京都的文化和歷史中,直到今天仍有不斷加入新的技術和設計。這款工藝精美的物件既是美的享受,又能為生活增添情趣,已經遠不止是一件讓人涼爽的工具那麼簡單了。
製作方法
京團扇的製作工藝是將優質竹子劈開,使之成為呈輻射狀分佈的若干輻條,然後在輻條上方鋪上扇面紙,並輔以金葉、手工雕刻、繪畫/木版畫等作為裝飾,之後將輻條兩端插入槽內,修建扇面紙邊緣,再用薄紙包裹周圍,插入握把,即告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