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烧
1780 年,德岛藩主下令制造南京唐津烧风格的瓷器,从九州岛岛引进工匠病建立窑炉,随后开始生产。
但由于附近找不到合适的瓷土,很多器皿在烧制时破损,导致烧窑很快停产。到了 1784 年,Heijibei Nohda 雇用一些曾经制作信乐烧的陶工,学习他们的技艺,在大谷村(现在的鸣门市大麻町)建造了一座登窑。这口窑成功制造出陶器,标志着大谷烧的诞生。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开始生产蓝瓮。到 20 世纪 20-30 年代,战争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变化,工匠开始制造形形色色的器皿,既有大瓮,也有各种至今仍在生产的小型日杂用品。
如今大谷烧是四国岛上最具代表性的陶器之一,已走过 200 年的历程。为了制造体型硕大的睡莲钵和大瓮,工匠需要使用一种特制的陶轮。一人侧身而躺,以脚转动陶轮,另一人加入陶土,一圈圈制成器皿。这种制作钵罐的方式特别出名,据说他们使用的是全日本最大的登窑。
酒杯的设计亦非常别致。工匠们只使用普通陶轮,凭借高超的技艺制成这些杯子。虽然杯身极薄,但非常坚固。
大谷烧需要使用很多种黏土。其中主要的一种是姬田黏土,赞岐黏土则会与荻原黏土(一种富含铁元素的分层黏土)结合使用。以石灰石、木灰、长石、硅石和铁的混合物为釉料,将器皿浸入釉料中,或将釉料滴落至器皿上。所有制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运用了多种不同古老技法及工具来成形和装饰器皿,比如陶轮(用于从内部塑造钵罐形状的简单成形工具,陶轮上会放置一块木板,协助制作大型瓮钵)以及粗布、刨子、皮革块、切黏土的线材、刷子以及舀勺。
特征
大谷烧的产地是德岛县鸣门市大麻町,拥有约 200 年的历史,乃四国最具代表性的陶器之一。大瓮和睡莲钵有一人高,使用巨大的 ne-rokuro 陶轮(由两人合作,一人负责制作陶胚,一人侧躺以脚转动陶轮)制作,再放入全日本最大的登窑中烧制。此外,藉由工匠高潮的旋转技术,酒器虽薄,却十分坚固。
制作方法
大谷烧的主要原料是荻原黏土、赞岐黏土和姬田黏土,都是富含铁元素的沉积黏土。所使用的釉料由姬田黏土、石灰、木灰、长石、硅石和铁元素组成,可透过浸挂或流挂方式上釉。大谷烧的主要工序是:粉碎、过筛、淘选、揉捏、混合、成形、干燥、生挂、素烧、上釉、入窑、烧制和检验,每道工序均以传统工具手工完成,如陶轮、泥刀、亀板、粗布、刨子、皮革、切割纱线、刷子和舀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