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組紐編繩

在繩紋時代(約西元前 10,000 年 - 西元前 300 年),扭繩和簡單編繩在日常生活都有所使用。據報導,京都編繩始於平安時代 (794-1185),但製作實用編繩的技術在鐮倉時代 (1185-1333) 隨著盔甲使用的增加而得以發展。日本早在江戶時代 (1600-1868) 便開始生產和服外套羽織。

編繩的使用已有上千年,在寺廟和神龕、服裝、頭盔以及劍結上以各種方式呈現。編織的方法取決於其應用,但變化之多超過 3,500 種。從明治時代 (1868-1926) 以來,便一直用於寬腰帶和裝飾。

特徵

一千多年來,京都編繩已在各種不同領域加以利用,包括神社和寺廟、服裝、盔甲、劍結等。編織方法因用途而異,目前已統計出約 3,500 種不同方法。自明治時代以來,編繩便一直用作和服的腰帶,稱作「obijime」。

製作方法

編繩的製作過程包括準備階段,如拆線、捻線和量線,以及裝配、簇絨、蒸煮等其他階段。在主要工序裝配階段,使用圓台、角台、高台、斜竹台等編織機手工編織而成。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