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家用佛壇
廣島縣
數百年來,佛教的凈土真宗深受廣島人的喜愛。17 世紀初,很多從事裝飾品、編織繩與漆器製造的工藝師從紀州搬到廣島地區,他們掌握的技法為該地的家用佛壇製造奠定基礎。
後來,當地的一位僧侶敦高在京都與大阪學會很多家用佛壇與佛教用品的製造技法。他回鄉之後,這些技法有助於廣島的家用佛壇製造。在明治時代 (1868-1912),佛壇通過水運沿著內海的海上航線傳播到日本的很多地區,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讓一切嘎然而止。然而,這門傳統手藝在戰後再度復興。
廣島佛壇的特點之一是使用牡蠣殼,將牡蠣殼碾碎成細粉,與漆混合後塗在底層。頂層塗料與鍍金也同樣精妙。但是,廣島佛壇的整體風格與大阪佛壇非常相似。
特徵
打底用的「胡粉」來自碾碎的牡蠣殼(牡蠣是廣島特產),這種細粉是廣島佛壇的基礎元素。頂層使用公認優良的「立塗」技巧,而且運用的押箔技巧也十分高級。設計與形狀與大阪佛壇相似。
製作方法
製作過程需要分工。涉及的部門包括木製台座準備部門、神殿製造部門、雕刻部門、裝飾品部門、閃光漆部門與塗漆部門。木製台座準備部門採用榫卯接合組裝方法,組裝使用雪松、松樹、柏樹木或類似材料製成的預製組件。神殿部門使用方形框架法建造神殿。塗漆部門負責底面到頂部塗層所有中間步驟,以及押箔。然後將各個部門製造的所有部件組裝成一個佛壇。